Hello!
過去一年,生成式 AI 在全球掀起了旋風,如今不僅熱度不減,還有越來越熱的趨勢(最近上演的 OpenAI宮廷劇也隨著Sam Altman回歸接任CEO而告一段落)。AI 相關新創、巨頭爭相推出更新、更好的產品,而不論大小企業也都逐漸擁抱 AI、導入工作流程中。
隨著步入 2023 年的尾聲,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生成式 AI 為我們帶來了哪些影響,並一起推敲 2024 年可能有哪些可能的發展趨勢吧!
Matt
生成式 AI 元年:回顧 2023
從產生精美設計圖片到分析商業數據和策略,生成式 AI 在過去一年,可以說是為幾乎各行各業,尤其白領工作者的工作流程與方式,都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影響。而鉅額的投資,更讓生成式 AI 在技術與使用者體驗的迭代上持續飛快加速。曾以為「不可能」或「還沒這麼快的」,都在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中成了現實。
不過,爆發式的成長帶來了相對應的挑戰。例如,各國政府與全球組織,開始意識到監管的重要性而急起直追,透過行政命令、法案、安全高峰會等形式,想要盡快確保 AI 的快速成長不會威脅到人類的生存與社會安全。同時,無論是在經濟學者或廣大的專業工作者心中,「AI 是否會造成人類大規模失業?」的疑問也引發了焦慮。
接下來一年,生成式 AI 有哪些可能的發展趨勢?以下是我的想法。
2024 年,這輛 AI 特快車將開往哪裡?
企業加速擁抱生成式 AI
從近期觀察到的一些例子,我認為,明年可以預期更多企業將加速擁抱生成式 AI,且更多工作流程與工作方式將被優化,甚至顛覆。例如,LG 宣布整合生成式 AI 來提高半導體生產良率;NVIDIA 也發表相關研究,指出生成式 AI 用於半導體晶片設計的可能性。不只硬體公司受益,軟體公司如設計平台 Canva,也分享透過 ChatGPT快速推出自家 AI 功能 Magic Studio 的經驗。
透過這些例子我們可以知道,生成式 AI 正在為企業運營方式帶來全面性的轉變。而明年可以期待的是,這樣的例子可能會越來越多,我們也有望看到更具創意的整合應用方式。各國監管加速推出
生成式 AI 的快速發展,迎來了廣大的關注,但同時也引來了監管者嚴厲的目光。從美國總統拜登的行政命令,到 G7 推出的守則規範,以及英國的 AI 安全高峰會,可以發現,各國政府與組織都已經意識到監管的急迫性,不「動起來」不行了。而這些一連串的動作,無非就是想傳達:要發展可以,但安全性、隱私問題、道德界線等方面都必須守規則。監管態勢已然成形,可以預期明年各式監管也會加速推出,一方面讓 AI 產業的快速發展有了明確的監管方向,一方面也為更多尚未被發掘的創新帶來了風險與扼殺的可能。
客戶保護機制:企業採用 AI 的守護天使?
在企業採用上,生成式 AI 最讓人卻步的原因之一,就是版權的侵權問題。不過,在近期 OpenAI 首次的開發者大會上,Sam Altman 提出 Copyright Shield 版權保護機制,保證若有企業客戶因為使用 OpenAI 服務,產生侵權問題而產生法律糾紛,OpenAI 願意為客戶支付相關訴訟費用。
這確實可能是促成企業採用的一大催化劑,而可以預見的是,OpenAI 的其他大型語言模型競爭者,若也想在爭取企業客戶上與其較勁,也可能在明年陸續推出類似的保護機制來搶客,進而使其變成產業新標準。AI 新創進入門檻大幅提高
隨著監管逐漸收緊,意味著企業需要花費更多的資源來達到合規標準;鉅額投資湧入頭部公司,也代表著 2024 年的競爭將更加激烈,何況隨著 AI 快速發展,GPU 等算力資源也將更加稀缺、更難取得,種種因素都預示著 AI 新創進入門檻也將隨之提高。
對於想要新進入這個戰場的 AI 新創來說,不只技術上的挑戰、推出新產品的挑戰、找到 PMF 的挑戰,還有上述的各式挑戰需要面對,儼然是一場嚴峻的生存之戰。
🌱 近期 AI 種子輪募資
Brilliant Labs (生成式 AI 結合 AR 眼鏡) 完成 300 萬美元募資,投資者包括 Wayfarer Foundation、Coho VC 與前 Paylocity 創辦人 Steve Sorowitz
Dashtoon (漫畫生成工具) 完成 500 萬美元募資,領投者為 Matrix Partners
Ozone (AI 影片編輯) 完成 710 萬美元融資,投資者為 Y Combinator
Ritual (去中心化 AI 平台) 完成 2500 萬美元融資,領投者為 Archetype